- · 《内蒙古煤炭经济》栏目[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收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投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征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刊物[06/30]
内蒙古高职院校专业重复设置的现状原因及对策(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表4 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6年财政投入及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统计局、财政厅关于2013、2014、2015、2016年全区教育经
表4 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6年财政投入及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统计局、财政厅关于2013、2014、2015、2016年全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年份 中央地方财政专项(万元)财政经常补助(万元)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元)2013 .87 .86 .47 2014 .42 .95 .18 2015 .33 .15 .39 2016 .03 .14 .34
表5 2016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专业排名数据来源:2016年内蒙古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专业名称 会计电算化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前教育 护理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会计与审计 财务管理开设院校数(所)15 15 12 12 11 9 8 8 7 6
由表5也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职业院校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专业,虽然不处于专业重复设置集中的经管文史类专业但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还是较多的。
(四)人才供求预估偏差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输入本地区进行技术类的工作,但企业与院校存在用人方面的信息误差[6]。院校根据政府的年度报告或是自己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本地区企业未来的用人需求进行预估,但由于资料不全和一定的客观原因,致使院校错误判断,导致了专业的重复设置。
五 内蒙古高职院校专业合理设置的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重复设置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专业设置制度,另一方面要考高职类院校明确自身定位,加强院校与企业及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一)政府应规范专业设置审批制度,完善专业“退出”机制
我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高职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细化高职类院校设置新专业所应具备的硬性条件指标,依据细则要求层层把关,严防因人情关系而出现放松审批的情况。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做好内蒙古专业整体预测和设置规划,并根据预测需求严格把控各专业的审批数量,杜绝为已饱和专业开办审批。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专业“退出”机制,对于专业规模小、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就业率低下、培养质量不合格的专业进行限令整改,乃至强制淘汰。
(二)职业类院校应根据社会要求区分专业类型及层次,明确自身定位
区分专业类型与层次,不仅能够使培养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重复设置问题。如,根据社会要求,从事医生职业要求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更有重点中小学要求教师学历要达到硕士及以上学历。像培养这类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是高职类院校所培养的主要目标,盲目增设此类专业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对其对口职业的学历要求,导致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因此高职类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避开本科院校的热门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加强高职类院校的特有专业,发挥自身优势。
(三)搭建以院校为纽带的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促进校、企、生三方的信息及时流动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高校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学生对专业设置整体信息掌握模糊是我区高职类院校专业重复设置产生的客观原因。为此,应由学校作为中间纽带,搭建起以促进三方(院校、企业、学生)深度合作为主要目的的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8]。
首先,各类高职院校应充分进行校间信息沟通,定时公开相关信息。院校专业设置决策团队应充分了解其他同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同地区每所同类院校的优势专业以及重复设置专业,并与其院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信息交流。在开设同一专业时,应充分了解其他开设同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形成独特的专业竞争优势,弥补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不足之处,形成良性竞争。对于培养目标相同且我区需求不大的专业,可进行师资流动联合培养,加强合作,避免开设同一专业,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其次,院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应就供需信息进行密切、及时的沟通,由于高职类培养目标的明确性,校企之间可以进行联合培养,既保证了几年后该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技能满足企业需求,同时一对一联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后,院校有责任向学生公开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考生报考。通过对我区36所高职类院校的官方网站进行浏览发现,多数高职类院校公布的相关信息时间滞后,甚至有个别院校并没有公示其专业的培养计划,为此,各类高职院校务必及时更新官网相关专业信息,包括招生人数、培养计划、就业情况等,以便学生进行理智选择,避免学生因盲目从众而做出非理性选择。
文章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网址: http://www.nmgmtjj.cn/qikandaodu/2021/030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