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蒙古煤炭经济》刊物[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征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投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收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栏目[06/30]
内蒙古涉煤腐败 倒查20年近千人落网(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些企业打着“火区治理”的幌子,非法获取、窃取煤炭资源,有的地方不分青红皂白地错配火区治理项目。 2010年,某公司经理高某某找到时任锡林郭勒
一些企业打着“火区治理”的幌子,非法获取、窃取煤炭资源,有的地方不分青红皂白地错配火区治理项目。 2010年,某公司经理高某某找到时任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委员会书记海明,要申报灭火工程。煤田火区由船旗政府组织实施,海明却指示船旗领导将灭火工程移交给这家公司。为表达谢意,高某某分别给了两人20万元。
此后,公司前股东庞某某得知海明要给女儿买房,“赞助”了100万元。 2011年至2013年,该公司打着“救火”的幌子,在未取得任何采矿权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煤炭1511万吨,总价值超过13亿元。
清理煤炭相关利益网络,内蒙古将着力推进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重点加强产权交易、资源配置、行政审批、生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专项整治期间,内蒙古共废止和宣告废止煤炭相关政策法规863项,出台相关政策法规100项。经过专项整治,存量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办法,严控增加问题的措施更加切实可行。
只要是腐败的?不管你是退休了、转行了,还是去世了,这笔账迟早要算起来
内蒙古涉煤领域的反腐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警示全国各地。
记者在看守所接触了数十名在押人员。这些人都是经过多年组织培训、在重要部门担任要职的领导,其中不少人身上都散发着耀眼的光环。最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对一件大事感到困惑:在官路上,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面对记者的镜头,有干部忏悔说,党员干部一定要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剪不下来!
2000年,44岁的刘桂华就任鄂托克旗委书记,直至2007年调任,执政7年。这一时期,跨旗控制煤炭资源配置的刘桂华,面临着“煤老板”的疯狂猎杀。他视权力为红利,视商人为钱袋子,视自己的领域为“私人领域”,为权力和金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交易。
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后,刘桂华终于忏悔:“我从痛苦中吸取了教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伸手,你会被抓住的。”王杰也遗憾地说:“本来是调查,有问题的人也有自己的问题,理想信念动摇最危险,理想信念下降最危险。”
历时20年的查处,把责任追究到底,把反腐倡廉进行到底。坚决信号:只要腐败发生,无论你退休回家,还是转行,无论你的心脏是支架,还是死亡,法律上都有起诉期,但纪律没有起诉期。这笔账迟早要结清。
比如干部赵德英被考核的时候,已经快80岁了,已经退休18年了。
二十年的调查显示了我们党打击腐败的决心。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繁荣昌盛。正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永恒主题,坚持不懈地推进自我革命,培养“刀刃向内”的历史意识、勇气和强大能力。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敬畏权力,维护公权力,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他们必须继续收紧系统的“紧缩魔咒”,以便官员能够阻止他们。诱惑,管小节,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心中有戒律,在为事业的不懈奋斗中点燃自己的价值。党和人民。
(新华社,于长虹,张丽娜,魏景宇,王静,侯伟义,北河)
来源:东南早报
文章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网址: http://www.nmgmtjj.cn/zonghexinwen/2021/0708/995.html